成人抖音

熱(re)點關注:  
核電項目 深圳核博會 華龍一號 國和一號 高溫氣冷堆 工程建設 儀控與電氣 核電運維 材料國產化 數字核電 核環保 核燃料 乏燃料 核能利用 核反應堆 核聚變
中核集團 中廣核集團 國家電投 核電高質量 一帶一路 核電項目 核電技術 核安全 生態核電 核電設備 核能創新 成人抖音 黨建 核工業

?核電產業鏈全景解析

2022-07-07 11:57  來源:深度行業研究    核電產業  核能發電  核能利用  核電經濟性  四代核電

《政府(fu)工作報告》中關于2021年(nian)重點工作里提(ti)出:制定2030年(nian)前碳排放達峰行(xing)動方案。優化產業結(jie)構(gou)和能源結(jie)構(gou),推動煤(mei)炭清潔高效(xiao)利用,大(da)力發(fa)展新能源,在(zai)確(que)保安全的(de)前提(ti)下積(ji)極有序發(fa)展核電。


《政府工(gong)作報告》中關于2021年重點工(gong)作里提出(chu):制定(ding)2030年前碳排放達(da)峰行動方案。優化產業(ye)結構(gou)和能源結構(gou),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yong),大(da)力發展(zhan)新能源,在確保(bao)安(an)全(quan)的(de)前提下積(ji)極(ji)有序發展(zhan)核電(dian)。

這是四年(nian)來政府工作報告首次用“積(ji)極”的字眼信號(hao)明確地提及核電。

核(he)電是一種技術成熟的(de)(de)(de)清潔能(neng)源(yuan),具(ju)有(you)建設(she)周期(qi)長、投資規(gui)模大的(de)(de)(de)特(te)點(dian);核(he)電建設(she)既可以發揮穩(wen)定投資的(de)(de)(de)作用,又不會增加(jia)近5年(nian)內(nei)的(de)(de)(de)供應(ying)能(neng)力,但對于推動未來能(neng)源(yuan)結構優化具(ju)有(you)重(zhong)要作用。

目前(qian),全球的(de)核電(dian)(dian)技術已發(fa)展(zhan)到第(di)(di)三代,美國(guo)、法國(guo)、中國(guo)等國(guo)家已開展(zhan)第(di)(di)四代核電(dian)(dian)的(de)研(yan)究(jiu),四代堆(dui)將帶來下一次(ci)能(neng)(neng)源(yuan)革(ge)命。國(guo)際能(neng)(neng)源(yuan)署(IEA)發(fa)布的(de)《世界能(neng)(neng)源(yuan)展(zhan)望》中稱,核電(dian)(dian)是當(dang)前(qian)僅(jin)次(ci)于水電(dian)(dian)的(de)第(di)(di)二大(da)(da)低碳電(dian)(dian)源(yuan),中國(guo)是世界核電(dian)(dian)大(da)(da)國(guo),核電(dian)(dian)發(fa)電(dian)(dian)量(liang)在(zai)2030年前(qian)有望超(chao)過美國(guo)和歐(ou)盟(meng),行業具(ju)有廣闊的(de)增長(chang)空間。

 
根據世界核協會(WNA)公布的數據,截至2021年1月1日,全球有32個國家在使用核能發電,共有441臺在運核電機組,總裝機容量約392.4 GWe。

相對于2020年1月1日,核電使用國增加了2個,機(ji)(ji)組(zu)數量減(jian)少了1臺,總裝機(ji)(ji)容(rong)量基本保持(chi)穩定。

從核(he)(he)電裝(zhuang)機(ji)(ji)容量來看,全(quan)球近(jin)年(nian)來保(bao)持向好的趨勢(shi)。根據WNA公布的數據,截至2021年(nian)1月1日,全(quan)球共有54臺在(zai)建機(ji)(ji)組(zu),總裝(zhuang)機(ji)(ji)容量60.3GWe。2020年(nian)全(quan)球共有5臺核(he)(he)電機(ji)(ji)組(zu)(總裝(zhuang)機(ji)(ji)容量5073 MWe)正式開(kai)工(gong)建設(she),其中(zhong)4臺位(wei)于中(zhong)國(guo),1臺位(wei)于土耳其;5臺首次(ci)并網(wang)發電,6臺永(yong)久關(guan)閉(bi)。2011年(nian)日本福(fu)島核(he)(he)事(shi)故后,中(zhong)國(guo)政(zheng)府決定暫(zan)停國(guo)內核(he)(he)電新項目審批。進入(ru)2020年(nian),此次(ci)國(guo)務院(yuan)一次(ci)性(xing)再核(he)(he)準了4臺機(ji)(ji)組(zu),均采(cai)用(yong)華龍一號技術(shu)路(lu)線,標(biao)志(zhi)著中(zhong)國(guo)具有完全(quan)自主知識產權的三(san)代(dai)核(he)(he)電技術(shu)迎來批量化(hua)建設(she)的新時期。

核電產業鏈
 
核電產業鏈包括了核燃料供給商、設備供應商、電力設計、科研、施工、安裝、發電和輸配電等企業,可以按照其在產業鏈中的位置分為上游、中游和下游共三個環節。上游環節包括核燃料、原材料生產;中游環節包括核反應堆、核電核心設備制造及核電輔助設備制造;下游環節主要包括核電站建設及運營維護。每個環節又由眾多其他環節組成,例如核燃料供應,需要鈾礦勘察、采礦、冶煉、純化、轉化、鈾濃縮、元件制造等環節,即使僅僅一個元件制造環節,又需要涉及核級鋯合金產業的支撐。
 

資料來源(yuan):銀河證券

核電產業鏈上游:核燃料供應

核燃料元件棒最核心的材料是燃料芯塊,它由二氧化鈾組成,是反應產生熱量的主要原料。天然鈾是以礦石形式存在的。鈾礦經過勘探開采、水冶、鈾轉化與鈾濃縮等過程,最終送往核燃料加工廠制造出核燃料元件。中國的核燃料制造和供應目前由中核集團下屬的中國核燃料有限公司獨家供應,中核集團是中國唯一擁有完整核燃料循環產業的企業。國家授權中核集團對核燃料、鈾產品的生產經營和進出口實行專營。其中,加工核燃料組件的資質及能力國內僅中核集團旗下的中核建中和中核北方兩家公司具備,除了首爐等必須從國外進口的核燃料以外,所有國產核燃料組件只能從中核建中、中核北方進行采購。中核集團的全產業鏈布局將為公司發展提供燃料采購、加工、工程設計、建設、設備進口、技術服務、乏燃料運輸及后處理等全方位支撐。中廣核和國家電投也在布局相關的核燃料產業。
 
核電產業鏈中游:核裝備制造

核島設備是承擔(dan)熱核反應的(de)主要(yao)部(bu)分(fen),技術含量(liang)最(zui)高,對安(an)全設計(ji)的(de)要(yao)求也最(zui)高。

常規島設備在技術上不區分第二代和第三代;輔助系統的工程規模比較小。這三種設備在核電站的造價中所占的比例大致為5:3:2。

核電核心設備

通常把核電站的組成設備稱為核電設備,各系統的設備約有48,000多套件,其中機械設備約6,000套件,電器設備5,000多套件,儀器儀表25,000余套件,總重約6.7萬噸。一座2×60萬千瓦的壓水堆核電站約有290個系統。核電設備總體上可分為三大類:核島設備(NI)、常規島設備(CI)和輔助系統(BOP)。核電站的組成:
 

 
核島設備制造是核電國產化的核心,壟斷程度高,技術壁壘高。我國在產業鏈條上處于有利的地位,定價能力強。在其他輔助設備領域,由于核電產品屬于高端產品,毛利率也普遍較高。決定核電設備競爭格局的關鍵因素在于設備制造企業的進入時間和創新能力。核電主設備制造難度大,建設周期長,同時承擔重要的核安全保障的功能,這就導致其成本偏高,因此我國的核電主設備制造業主要為大型國有企業壟斷,這是由核電設備的高技術壁壘所決定的。
 
目前國內已經形成東北、上海和四川三大核電設備制造基地,有100多個企業具備了核電設備的生產能力。一般單個設備供應商3~4家。目前核島設備的供應現狀是四大國企上海電氣、東方電氣、哈電集團、中國一重占據主要供應地位,承擔了三代核電主設備的國產化任務,包括反應堆壓力容器、穩壓器、蒸汽發生器、汽輪發電機、主冷卻劑泵;中國二重參與部分產品。民營企業在細分產品如閥、泵管道、風機制冷設備等方面占據了主要供應地位。華龍一號設備完全國產化。中國一重:全部反應堆壓力容器的制造任務;東方電氣:汽輪發電機組等主設備的設計、制造以及蒸汽發生器的制造任務;上海電氣:反應堆堆內構件、核二三級泵等制造任務;哈電股份:核島反應堆冷卻劑泵、常規島輔機給水加熱器等;中核科技關鍵閥門:主蒸汽隔離閥、核級直流電裝驅動閘閥、AP1000核電站主要設備制造商:

 
資料來源:中信建投
核電站建設及運營維護

核(he)(he)(he)(he)電(dian)站建(jian)設(she)核(he)(he)(he)(he)電(dian)具有建(jian)設(she)周期長、投(tou)資規模大的特點。核(he)(he)(he)(he)電(dian)站的前期工作一般需要(yao)5-10年、甚(shen)至更久的時間(jian);工程(cheng)(cheng)建(jian)設(she)及安(an)裝調(diao)試一般需要(yao)5年左右;投(tou)產后運行時間(jian)一般為30-40年(第二代(dai)核(he)(he)(he)(he)電(dian)站),甚(shen)至可達60年(第三(san)代(dai)核(he)(he)(he)(he)電(dian)站)。鑒于核(he)(he)(he)(he)安(an)全要(yao)求的特殊性,核(he)(he)(he)(he)電(dian)站建(jian)設(she)要(yao)經歷前期規劃(hua)、論證、選址、審批(pi)、設(she)計、設(she)備制造、建(jian)造、調(diao)試、運行等過程(cheng)(cheng)。

從核(he)電站整體(ti)造價(jia)來看,工程基礎價(jia)是(shi)核(he)電站建造成本的主體(ti)部分。工程基礎價(jia)是(shi)以計價(jia)當期的設備材料價(jia)格(ge)(ge)、人工機械價(jia)格(ge)(ge)和財政(zheng)稅(shui)收(shou)政(zheng)策(ce)等有關規定估算核(he)電廠的總造價(jia),主要包括工程費(fei)用、工程其他費(fei)用、特(te)殊項目、首爐核(he)燃料費(fei)和基本預備費(fei)。

在(zai)基(ji)礎(chu)(chu)價(jia)的(de)基(ji)礎(chu)(chu)上考慮(lv)逐年物價(jia)浮動的(de)建設造價(jia)總(zong)金額(e),即為(wei)工(gong)程固(gu)定價(jia)。在(zai)工(gong)程固(gu)定價(jia)的(de)基(ji)礎(chu)(chu)上計入建設期利息、可抵扣增值稅(shui)等金額(e)后,即為(wei)核電項(xiang)目的(de)總(zong)計劃(hua)投(tou)資。

資料來源:中國知網

核電站運營

2002年電改后,中電投繼承了原國家電力公司的所有核電資產,2015年5月中電投與國核技合并為國電投后,國內具有核電運行(民用核設施運行許可證)牌照的只有三家央企——中廣核集團、中核集團和國電投集團。隨著2015年5月份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與國家核電技術公司合并成國家電投,核電開發運營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雖然目前國家電投運營的核電站數量無法與中核、中廣核比較,但是國家電投承擔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CAP1400示范工程的榮成石島灣核電站的建設工作,也是CAP1400技術的推廣者和出口者。按照《核電管理條例(送審稿)》的相關細則要求,五大發電中的大唐、華電、華能三位巨頭已基本滿足控股核電站的要求。結合三代核電重啟審批的預期,將逐步改變現有的核電運營商競爭格局,帶來新的變量和新的動能。
 
運營成本核電站的運營成本主要由折舊、維護和燃料成本構成。核電項目前期投入昂貴,導致折舊成本較高。一般而言,項目投產后,折舊在運營商的營業成本中占比接近40%,而火電僅達15%左右。因此,核電運營商具備現金流充沛的特點。

國內核電研究機構

我(wo)國核電工(gong)業(ye)基(ji)礎(chu)發源于國家(jia)原有的(de)核軍(jun)工(gong)體系,具備了(le)較好的(de)發展(zhan)基(ji)礎(chu)。

目前,我國已擁有兩種自主三代核電技術,分別為國和一號與華龍一號。國和一號是國家重大科技專項之一,由國家電投集團在引進消化吸收國際先進核電技術的基礎上,開發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電技術,采用“非能動”安全設計理念,單機功率達到150萬千瓦,是我國自主設計的最大功率的核電機組。自主三代堆型包括國家核電技術公司的AP1000,中國核工業集團的ACP1000,ACP1400、中廣核集團的ACPR1000+等(ACP+、ACPR+現統稱為“華龍一號(HTR)”)。

 
四代堆型目前主要為清華大學核研院研發的高溫氣冷堆。國內主要的核科學技術與核電技術研發設計單位有:北京核工業第二設計院、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中廣核設計院、清華大學、中國原子能研究院、中國西南物理研究院、中國核工業天津三院、核工業輻射防護研究院、核工業鈾礦山研究院等。第四代核能利用系統常指快中子反應堆技術,不使用鈾燃料,而改用钚-239作燃料,在堆心燃料钚-239的外圍再生區里放置鈾-238,钚-239產生裂變反應時放出來的快中子,被裝在外圍再生區的鈾-238吸收,鈾-238就會很快變成钚-239。不僅提高了能量的產生,而且還充分利用了鈾-238這一核廢料,核廢料導致的環境污染問題將能得到解決。第四代核電的安全性和經濟性都更加優越,廢物量極少,無需廠外應急,并具有防核擴散能力的核能利用系統,商用化預計2030年左右實現。

國內核電技術研發設計單位:
 
核電的高技術壁壘、高專業要求、強政核電的高技術壁壘、高專業要求、強政策管制的屬性,一方面決定了在短期內出現新競爭對手的概率較低,行業格局穩定;另一方面,也給予了相關業務在同業中較高的利潤率。平安證券認為,縱觀全球核電發展的起步、爆發、低潮、復蘇四個時期,可以發現真正的決定性推動因素在于對能源供應的需求及其供給結構的變化。即使中途出現了三次核事故,也只是具有短期性影響,并不會對發展進程帶來根本性改變。近年來國內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的快速增長,對于電網穩定性帶來了新的挑戰,疊加全社會用電量的提升,電網對于基荷電源的需求也同步提高;核電作為煤電的最佳替代者,可以補足因煤電裝機增速減緩、以及大型水電建設停滯而產生的基荷電源缺口。  


閱讀推薦

正在加載

閱讀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