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gong)作報告》中關于2021年重點工(gong)作里提出(chu):制定(ding)2030年前碳排放達(da)峰行動方案。優化產業(ye)結構(gou)和能源結構(gou),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yong),大(da)力發展(zhan)新能源,在確保(bao)安(an)全(quan)的(de)前提下積(ji)極(ji)有序發展(zhan)核電(dian)。
這是四年(nian)來政府工作報告首次用“積(ji)極”的字眼信號(hao)明確地提及核電。
核(he)電是一種技術成熟的(de)(de)(de)清潔能(neng)源(yuan),具(ju)有(you)建設(she)周期(qi)長、投資規(gui)模大的(de)(de)(de)特(te)點(dian);核(he)電建設(she)既可以發揮穩(wen)定投資的(de)(de)(de)作用,又不會增加(jia)近5年(nian)內(nei)的(de)(de)(de)供應(ying)能(neng)力,但對于推動未來能(neng)源(yuan)結構優化具(ju)有(you)重(zhong)要作用。
目前(qian),全球的(de)核電(dian)(dian)技術已發(fa)展(zhan)到第(di)(di)三代,美國(guo)、法國(guo)、中國(guo)等國(guo)家已開展(zhan)第(di)(di)四代核電(dian)(dian)的(de)研(yan)究(jiu),四代堆(dui)將帶來下一次(ci)能(neng)(neng)源(yuan)革(ge)命。國(guo)際能(neng)(neng)源(yuan)署(IEA)發(fa)布的(de)《世界能(neng)(neng)源(yuan)展(zhan)望》中稱,核電(dian)(dian)是當(dang)前(qian)僅(jin)次(ci)于水電(dian)(dian)的(de)第(di)(di)二大(da)(da)低碳電(dian)(dian)源(yuan),中國(guo)是世界核電(dian)(dian)大(da)(da)國(guo),核電(dian)(dian)發(fa)電(dian)(dian)量(liang)在(zai)2030年前(qian)有望超(chao)過美國(guo)和歐(ou)盟(meng),行業具(ju)有廣闊的(de)增長(chang)空間。

相對于2020年1月1日,核電使用國增加了2個,機(ji)(ji)組(zu)數量減(jian)少了1臺,總裝機(ji)(ji)容(rong)量基本保持(chi)穩定。
從核(he)(he)電裝(zhuang)機(ji)(ji)容量來看,全(quan)球近(jin)年(nian)來保(bao)持向好的趨勢(shi)。根據WNA公布的數據,截至2021年(nian)1月1日,全(quan)球共有54臺在(zai)建機(ji)(ji)組(zu),總裝(zhuang)機(ji)(ji)容量60.3GWe。2020年(nian)全(quan)球共有5臺核(he)(he)電機(ji)(ji)組(zu)(總裝(zhuang)機(ji)(ji)容量5073 MWe)正式開(kai)工(gong)建設(she),其中(zhong)4臺位(wei)于中(zhong)國(guo),1臺位(wei)于土耳其;5臺首次(ci)并網(wang)發電,6臺永(yong)久關(guan)閉(bi)。2011年(nian)日本福(fu)島核(he)(he)事(shi)故后,中(zhong)國(guo)政(zheng)府決定暫(zan)停國(guo)內核(he)(he)電新項目審批。進入(ru)2020年(nian),此次(ci)國(guo)務院(yuan)一次(ci)性(xing)再核(he)(he)準了4臺機(ji)(ji)組(zu),均采(cai)用(yong)華龍一號技術(shu)路(lu)線,標(biao)志(zhi)著中(zhong)國(guo)具有完全(quan)自主知識產權的三(san)代(dai)核(he)(he)電技術(shu)迎來批量化(hua)建設(she)的新時期。
核電產業鏈
資料來源(yuan):銀河證券
核電產業鏈上游:核燃料供應
核燃料元件棒最核心的材料是燃料芯塊,它由二氧化鈾組成,是反應產生熱量的主要原料。天然鈾是以礦石形式存在的。鈾礦經過勘探開采、水冶、鈾轉化與鈾濃縮等過程,最終送往核燃料加工廠制造出核燃料元件。中國的核燃料制造和供應目前由中核集團下屬的中國核燃料有限公司獨家供應,中核集團是中國唯一擁有完整核燃料循環產業的企業。國家授權中核集團對核燃料、鈾產品的生產經營和進出口實行專營。其中,加工核燃料組件的資質及能力國內僅中核集團旗下的中核建中和中核北方兩家公司具備,除了首爐等必須從國外進口的核燃料以外,所有國產核燃料組件只能從中核建中、中核北方進行采購。中核集團的全產業鏈布局將為公司發展提供燃料采購、加工、工程設計、建設、設備進口、技術服務、乏燃料運輸及后處理等全方位支撐。中廣核和國家電投也在布局相關的核燃料產業。核島設備是承擔(dan)熱核反應的(de)主要(yao)部(bu)分(fen),技術含量(liang)最(zui)高,對安(an)全設計(ji)的(de)要(yao)求也最(zui)高。
常規島設備在技術上不區分第二代和第三代;輔助系統的工程規模比較小。這三種設備在核電站的造價中所占的比例大致為5:3:2。核電核心設備
通常把核電站的組成設備稱為核電設備,各系統的設備約有48,000多套件,其中機械設備約6,000套件,電器設備5,000多套件,儀器儀表25,000余套件,總重約6.7萬噸。一座2×60萬千瓦的壓水堆核電站約有290個系統。核電設備總體上可分為三大類:核島設備(NI)、常規島設備(CI)和輔助系統(BOP)。核電站的組成:



核(he)(he)(he)(he)電(dian)站建(jian)設(she)核(he)(he)(he)(he)電(dian)具有建(jian)設(she)周期長、投(tou)資規模大的特點。核(he)(he)(he)(he)電(dian)站的前期工作一般需要(yao)5-10年、甚(shen)至更久的時間(jian);工程(cheng)(cheng)建(jian)設(she)及安(an)裝調(diao)試一般需要(yao)5年左右;投(tou)產后運行時間(jian)一般為30-40年(第二代(dai)核(he)(he)(he)(he)電(dian)站),甚(shen)至可達60年(第三(san)代(dai)核(he)(he)(he)(he)電(dian)站)。鑒于核(he)(he)(he)(he)安(an)全要(yao)求的特殊性,核(he)(he)(he)(he)電(dian)站建(jian)設(she)要(yao)經歷前期規劃(hua)、論證、選址、審批(pi)、設(she)計、設(she)備制造、建(jian)造、調(diao)試、運行等過程(cheng)(cheng)。
從核(he)電站整體(ti)造價(jia)來看,工程基礎價(jia)是(shi)核(he)電站建造成本的主體(ti)部分。工程基礎價(jia)是(shi)以計價(jia)當期的設備材料價(jia)格(ge)(ge)、人工機械價(jia)格(ge)(ge)和財政(zheng)稅(shui)收(shou)政(zheng)策(ce)等有關規定估算核(he)電廠的總造價(jia),主要包括工程費(fei)用、工程其他費(fei)用、特(te)殊項目、首爐核(he)燃料費(fei)和基本預備費(fei)。
在(zai)基(ji)礎(chu)(chu)價(jia)的(de)基(ji)礎(chu)(chu)上考慮(lv)逐年物價(jia)浮動的(de)建設造價(jia)總(zong)金額(e),即為(wei)工(gong)程固(gu)定價(jia)。在(zai)工(gong)程固(gu)定價(jia)的(de)基(ji)礎(chu)(chu)上計入建設期利息、可抵扣增值稅(shui)等金額(e)后,即為(wei)核電項(xiang)目的(de)總(zong)計劃(hua)投(tou)資。

核電站運營
2002年電改后,中電投繼承了原國家電力公司的所有核電資產,2015年5月中電投與國核技合并為國電投后,國內具有核電運行(民用核設施運行許可證)牌照的只有三家央企——中廣核集團、中核集團和國電投集團。隨著2015年5月份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與國家核電技術公司合并成國家電投,核電開發運營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雖然目前國家電投運營的核電站數量無法與中核、中廣核比較,但是國家電投承擔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CAP1400示范工程的榮成石島灣核電站的建設工作,也是CAP1400技術的推廣者和出口者。按照《核電管理條例(送審稿)》的相關細則要求,五大發電中的大唐、華電、華能三位巨頭已基本滿足控股核電站的要求。結合三代核電重啟審批的預期,將逐步改變現有的核電運營商競爭格局,帶來新的變量和新的動能。
國內核電研究機構
我(wo)國核電工(gong)業(ye)基(ji)礎(chu)發源于國家(jia)原有的(de)核軍(jun)工(gong)體系,具備了(le)較好的(de)發展(zhan)基(ji)礎(chu)。
目前,我國已擁有兩種自主三代核電技術,分別為國和一號與華龍一號。國和一號是國家重大科技專項之一,由國家電投集團在引進消化吸收國際先進核電技術的基礎上,開發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電技術,采用“非能動”安全設計理念,單機功率達到150萬千瓦,是我國自主設計的最大功率的核電機組。自主三代堆型包括國家核電技術公司的AP1000,中國核工業集團的ACP1000,ACP1400、中廣核集團的ACPR1000+等(ACP+、ACPR+現統稱為“華龍一號(HTR)”)。
國內核電技術研發設計單位:
